译文
在他一笑之中强秦不得称帝,他飘然而去隐居于大海之东。
谁能像他那样排患解难,功成之后不屑于邀赏请功。
古老的边塞飞过秋天的大雁,高高的鲁连台上万木摇风。
自古以来天下的高人奇士,只是存在于平民百姓之中。
注释
“一笑”句:指鲁仲连笑斥游士新垣衍,坚持义不帝秦。海东:东海。
排大难:史载鲁仲连性格豪爽侠义,常为人排难解忧。“不屑”句:指鲁仲连不屑于自己的功绩,不接受赵、齐的封赏。
古戍:古代营垒,自古以来的边防要地,指鲁连台所在地。
三秋:深秋,晚秋。农历九月为秋季第三个月,故名。
清顺治十四年(1657),屈大均离广东北游,次年春到达北京,复转至山东,行经茌平县,登鲁连台遗址,有感于鲁仲连的事迹,遂写下此诗。
成都之西,名山水以十数,而灌胜;灌之山以百数,而青城尤胜。
时嘉靖二载季春三月,予友冯廷器曰:“青城之秀甲于益州,望之蔚然。予将披石穿云,候君于青霄白石间,亦胜事也。”予偕诸友刺舟渡江,渐近山下。一时林壑之美,已觉胜绝。过横山,望青城山长生观等处,尚在翠微烟霭间。少焉,阴雨冥濛,作潇潇声。南行一里余,雨亦霁。由长生观西北行,凡数转,抵建福宫。且暝,不可前矣,遂宿焉。迨晚,风雨大作,且饮且怅,以为天师洞陡绝,扳跻尤难。吾友鲜宗申曰:“不可止也!其勿贻谢灵运之愧。”夜分,雨止。
厥明,日光苍凉,掩映云际。行巨壑间,每大啸,类有人在空谷中酬和者。西升崇岭,罗磴如立,仰首拊膺而上。远望有梨花一株,灿如素锦,云即洞所在也。道甚湫隘,才可尺许,旁皆邃谷,易于坠蹈。凡行四五里,得至洞下,洞在石壁十余丈上。悬为栈道,沿入洞中,三十六峰次第呈露,黛色如螺。左试剑石等山,远近朝拱,浮岚往来,在我襟袖。天下之奇观备矣。
寻建福宫故道,将谋归路。会冯廷器延饮其家,诸友亦醉饱连日。吾曹虽铅椠之素业未休,而江湖之志壮尤甚。故太史公必登龙门,探禹穴,而后为文豪宕有奇气。朱、张二儒,远临衡岳,一时高迈之怀,岂潦倒嚣哗者之能与哉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