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黯南墅赏牡丹
刘禹锡〔唐代〕
偶然相遇人间世,合在增城阿姥家。
有此倾城好颜色,天教晚发赛诸花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在人世间怎会遇见牡丹这样漂亮的花,总觉这花应该生长在昆仑仙境西王母家。
有如此倾国倾城的好颜色,上天让你晚点开放与诸花争艳!
注释
思黯:牛僧孺之字。贞元年间问进士。文宗时,曾任东都留守等职。
南墅:牛僧孺为东都留守时,于洛阳南郭归仁里,经营一座别墅。丞相新家即指牛僧孺的南墅。
人间世:即人世间,人间当世。
合:应该。
增城:古代神话中的地名,传说昆仑山上有增城九重,西王母所居。此处此喻牡丹花的重瓣,花瓣层层叠叠如同九重的增城。
阿姥:指西王母,古代神话中人名。姓杨,或云姓侯,名回,
创作背景
开成二年(837年)五月辛未,适逢牛僧孺为东都留守,在洛阳南郭建造别墅,并把任淮南时的嘉木怪石,置之阶廷,庭中种植大量牡丹,彼时,牛僧孺常邀诗人白居易、刘禹锡等于庭中吟诗唱和赏牡丹。此诗即为刘禹锡此时所作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李文禄 刘维治主编,古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,吉林大学出版社,1990年08月第1版,第495页
简析
《思黯南墅赏牡丹》是一首七言绝句。此诗首二句叙写诗人偶遇牡丹之喜;末二句叹赏其色泽之佳,具有“倾城之色”。全诗写赏牡丹却未对牡丹进行直接具体的描写,运用对比、反衬的手法来表现牡丹独具特色的美,形、神、情三者并举,爱得有个性、有情调,包涵了更广、更深的美学意义。
赏析
刘禹锡写过的三首诗,均很有特色。五绝《浑侍中宅牡丹》,用白描手法,激赏、盛赞了浑家牡丹花的硕大和繁多。此诗还有一定史料价值,说明在刘禹锡所生活的中唐前期,牡丹的栽培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了。七绝《赏牡丹》,用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,肯定了牡丹“真国色”的花界地位,真实地写出了当年牡丹花盛开能引起京城轰动的“轰动效应”。七绝《思黯南墅赏牡丹》,则运用典故,写牡丹花艳压群芳的美丽。
百花之中,雍容华艳的牡丹素有国色天香之名。全诗诗人以虚写称妙,此诗首二句叙写诗人偶遇牡丹之喜,
牡丹 末二句叹赏其色泽之佳。“偶然相遇人间世,合在增城阿姥家。”,首句点
刘禹锡
刘禹锡(772年~842年),字梦得,籍贯河南洛阳,生于河南郑州荥阳,自述“家本荥上,籍占洛阳” ,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。唐朝时期大臣、文学家、哲学家,有“诗豪”之称。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。政治上主张革新,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。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(今湖南常德)。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、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“汉寿城春望”。 802篇诗文 591条名句
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
韩愈〔唐代〕
纤云四卷天无河,清风吹空月舒波。
沙平水息声影绝,一杯相属君当歌。
君歌声酸辞且苦,不能听终泪如雨。
洞庭连天九疑高,蛟龙出没猩鼯号。
十生九死到官所,幽居默默如藏逃。
下床畏蛇食畏药,海气湿蛰熏腥臊。
昨者州前捶大鼓,嗣皇继圣登夔皋。
赦书一日行万里,罪从大辟皆除死。
迁者追回流者还,涤瑕荡垢清朝班。
州家申名使家抑,坎轲只得移荆蛮。
判司卑官不堪说,未免捶楚尘埃间。
同时辈流多上道,天路幽险难追攀。
君歌且休听我歌,我歌今与君殊科。
一年明月今宵多,人生由命非由他。
有酒不饮奈明何。